2007年6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兴致勃勃地来到新城区。目睹了新城区的美丽风景,聆听着规划、建设情况及前景展望,他不禁点头称赞:新城区依山傍水,不仅湖面很大,而且有充足的绿地空间,不可多得。
2007年4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来到新城区视察,赞赏新城区环境好、很有特色。
2008年4月,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到新城区视察,不住称赞“这里的环境真好”。
经过5年多的开发建设,新城区已经初具规模。
然而,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仅是我市城乡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平顶山雄踞中原,商周时期是应国之都,因“应”、“鹰”通假,故又称鹰城。鹰,搏击长空,勇猛无比,鹰城取其名,寓意深远。
50多年来,鹰城城乡建设亦如鹰击长空,扶摇直上,取得了过去千百年没有的成就。我市相继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中国特色魅力城市、省级卫生城市、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,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。
城市面貌日新月异
今年75岁的井连春家住市区,是我市城市建设的见证者。
“当年,俺带着铺盖来到平顶山,看不到像样的建筑。在平顶山脚下,只有几排砖瓦房,到处是乱石、荒草。没有商店,没有公共汽车,连起码的城镇设施也没有。道路凹凸不平,供水、排水设施不全,一片荒凉。”当年的毛头小伙儿,如今已白发苍苍。但井连春不会忘记,1955年,一群来自全国各地像他一样的创业者立木为井,掘土为巷,挺进地心深处,捧出乌金,由此拉开了平顶山建设的序幕。
1957年,平顶山建市,编制的首个城市规划占地6.5平方公里,中心城区规划两条路——矿工路和中心路,城区规划总人口9万人。
当年,开发建设者在矿工路建了一栋4层楼房,这是当时市区最高的建筑,引来四面八方的人看稀奇,人们骄傲地称之为“四棚楼”。光明路北延工程开工后,“四棚楼”被拆除,代之的是周边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。
伴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,鹰城悄然发生着变化。1978年,市城区面积发展到20多平方公里,道路、公园和商业网点等设施逐步得以建设,形成了以建设路、中兴路、矿工路、开源路、新华路、光明路、南环路等为主干道、众多支路沟通的道路循环网络,中原商场、人民商场、湛河大酒店、香山大厦等商场、酒店四面开花,鸿鹰小区、西苑小区、建东小区等相继建成。
在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,各县(市、区)的建设也如火如荼,修街道、盖商场、建宾馆……
2002年,市委、市政府高瞻远瞩,提出了“优化东区功能,改善老区环境,发展西部新城区”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。以此为转折点,我市的城市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:
2002年,迎宾大道、新城区快速通道、西部生态园、老大楼商业区改造等八大重点工程相继开工。凌云路、新华路北段、东安路南段等道路新建、改造完工。
2003年,光明路、中兴路、开源路等18条道路整修改造;光明路湛河桥、开源路湛河桥改造、公园北街步行桥拓宽改造、建设路西杨村桥拓宽改造等工程相继开工。